半岛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7种情况:小病变大病

发布时间:2018-06-2657562次浏览

1.肝炎

虽然“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患上肝癌”听起来有点绝对,但它的确是肝癌的最主要诱病原因之一。因此,高危人群必须定期检查,以早诊早治。

2.慢性溃疡性疾病

口腔溃疡胃溃疡十分常见,许多人常常不将这些“小病”当回事。慢性溃疡长期存在可能发生癌变。一般的口腔溃疡,经过适当治疗,7~10天就能痊愈,但如果同一处溃疡数周甚至一个月还不见好,就可能和口腔癌关系密切了。“胃溃疡也是这样,如果反复发作,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发生胃癌。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癌症的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明显的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这与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发病率高有关,也与高血糖有关。另外,增加血胰岛素水平的降糖药也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

4.胃肠道息肉

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更高。结肠息肉患者结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者可高出10倍。胃肠道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小、类型、数目等,一经确诊即应治疗。

5.宫颈糜烂

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宫颈高度病变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者。宫颈癌症状与宫颈糜烂表现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警惕。

6.乳腺囊性增生

腺瘤样增生长期不愈的病例中,约20%可恶变,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的4倍。患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有无癌变。

7.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和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有关。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单个甲状腺结节,更偏向为恶性,因此如果发现甲状腺有肿块,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相关推荐

02:55
谷丙转氨酶多高算肝炎
谷丙转氨酶ALT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正常值是0-40U/L,临床上一般把ALT血清值持续超过正常上限的2-3倍,定为肝炎。其他非传染性肝病也可以出现谷丙转氨酶的升高,如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以及心肌梗塞的早期、心功能衰竭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营养不良、酗酒、使用某些药物、发烧等情况,均可能使转氨酶有轻度的升高。生理状态下,如激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
02:55
谷丙转氨酶偏高严重吗
大多数情况下,谷丙转氨酶ALT偏高不是很严重。检测ALT活力,可诊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谷丙转氨酶正常值是0~40U/L。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LT水平可明显升高,都在500单位以上,甚至可达1000单位以上。慢性肝炎ALT升高幅度一般不大,多在300单位以下。营养不良、酗酒、应用某些药物、发烧等情况,均能使转氨酶有轻度的升高。生理状态下,如激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的升高。
02:51
转氨酶高有什么症状
肝细胞是转氨酶的主要生存地,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时会造成肝细胞的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转氨酶高患者常有肝炎的症状体征,如发热、厌油、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差、肝脏肿痛等。严重者还有黄疸的表现,如尿黄、尿色加深如浓茶、皮肤眼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变白等表现。长期持续的转氨酶高见于慢性肝炎患者,常有面色发暗、肝掌、蜘蛛痣、脾大等慢性肝病的体征。合并肝硬化者可出现腹胀、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怎么预防肝炎传染
肝炎疾病给我们身体健康所带来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但是随着生活及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朋友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增加了肝炎的发病几率,怎么预防肝炎传染?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肝炎吧!
诱发肝病的原因
除去遗传、传染因素,大部分肝病都是患者自己熬出来的,由于大量的工作量、学习量、家庭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就会慢慢出现肝病.
怎样预防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疾病在最近几年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这个疾病也同样困扰着很多的患者,让他们非常的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长期受病痛折磨患者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要学会预防慢性肝炎疾病,那么怎样预防慢性肝炎呢?
适宜肝炎患者做的舒缓锻炼
肝炎患者在运动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那些容易让人疲倦的运动,以免加重肝炎的病情。如步行、倒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很适合肝炎患者做,可以让肝炎患者在保持病情稳定的同时,身体也能得到锻炼。
肝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通常来说,肝炎指的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肝脏细胞遭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引起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那么我们去医院检查的时候,经过医学检验和辅助检查,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以及其他肝脏损害的表现,结合医生的症状分析,就可以对肝炎进行诊断了。引起肝炎的致病因素是有很多的,比如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肝炎、一些寄生虫比如血吸虫肝吸虫也是会导致肝炎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品也会引起肝脏的损害、还有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药物性肝炎、以及大家都知道的过度饮酒也是会导致肝炎的、还有一些由于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炎症等等。
语音时长 02:29

2020-03-17

68614次收听

乙型肝炎的症状
急性乙肝表现为乏力,纳差,尿黄的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症状轻微,有食欲下降,饭后上腹胀堵、不消化,胃口差,有些出现右上腹偶尔胀痛症状。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跟急性甲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是相类似的,表现为一个急性黄疸型的过程。可能会突然感觉到乏力,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频繁的恶心呕吐甚至闻到油烟味儿就会有呕吐的感觉,还有感觉到小便颜色发黄,脸色发黄、眼睛发黄。慢性乙型肝炎比较敏感的可能会出现全身的乏力,但是程度不是那么特别严重,有的会出现食欲下降,吃完饭以后觉得上腹胀堵、不消化,吃东西胃口不太好,也会出现肝区不舒服,也就是说要在右上腹偶尔出现一些胀痛,轻微的隐痛或者类似于岔气这样的一个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正因为比较轻微,所以往往被人忽略,没有得到病人的足够重视。建议慢性乙肝的病人不要等到症状严重才去医院就医,应该主动的每年到医院检测至少两次,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语音时长 01:51

2020-03-10

62725次收听

丁型肝炎怎么治疗
对于丁型肝炎的患者,在治疗方面很多患者也是很迷茫的。在感染上这种病的患者也是非常想知道,应该如何进行相关治疗比较好。其实在治疗上,一般是记性免疫调节的治疗,第二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地上那就是要在饮食上注意控制。
黄疸型肝炎是什么病
黄疸型肝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同时伴有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者称为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是基于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否升高来定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无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常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例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表现,继而出现尿色加深,皮肤、巩膜的黄染。发现黄疸型肝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尽早明确引起黄疸型肝炎的病因。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一般呈急性经过,是可以自愈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一部分患者会发生慢性恶化;药物中毒引起的,应该尽早的停用疑似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要接受对症药物的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病因不同,一旦发现,要及时的到医院就医,尽早的明确病因,以免延误诊治,导致病情进展。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10

54366次收听

慢性乙型肝炎如何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分为保肝与抗病毒治疗,而抗病毒治疗是根本治疗。血清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若ALT持续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ALT升高,均应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情进展到肝硬化,不论ALT和HBeAg状态,只要可检测到HBV-DNA,均建议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者,若HBV-DNA检测不到但HBsAg阳性,建议行抗病毒治疗。
语音时长 01:24

2020-02-10

64235次收听

乙类肝炎都会传染吗
乙类肝炎是会传染的。乙类肝炎属于乙类传染病,乙型肝炎又称之为乙肝,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对肝脏损伤的疾病。临床表现有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乙肝传染的途径一般分为四种: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播还有就是在医院中传播,日常生活中的传播一般是很难的。如果有相关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通过化验乙肝五项和病毒检测来确诊,然后再按疗程来治疗,一般及时治疗后病情都比较稳定,乙肝是一种传染病,但是病毒一般接触是不会感染的,如果和乙肝病人在一起吃饭,共用餐具或者水杯、握手、拥抱,这种情况下不会感染乙肝病毒的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05

53007次收听

02:48
乙型肝炎的危害
乙型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肝炎类型,本身危害不大,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肝硬化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乙型肝炎症状轻微,早期容易被忽视,当体内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会引起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硬化后容易合并一些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肝腹水、肝硬化门脉高压、门脉高压出现后容易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会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即抢救;肝硬化晚期患者还会有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衰竭等,此时就是危及生命的状态了。
02:12
药物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一些药物本身就对肝脏有损害;另一方面是个体差异的原因,某些人对某一种药过敏,如青霉素,而其他人,不一定会有过敏反应,这就是与个体差异有关系。目前医疗还未达到能检测出哪些人过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