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是自身和遗传的原因引起的
摘要:2022年3月,一位8个月的患儿由于在六天前出现没有明显诱因的发热入院。通过检查,判断患儿患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患儿入院进行诊治,给予患儿儿科护理常规I级护理,使用药物头孢唑肟抗感染+喜炎平注射液抗病毒+氨溴索止咳祛痰+维生素合剂营养支持,口服右旋糖酐铁、利可君片,以及使用维生素、葡萄糖注射液等进行治疗。
【基本信息】男、8个月
【疾病类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就诊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针对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给予药物头孢唑肟抗感染,喜炎平注射液抗病毒,氨溴索止咳祛痰,口服右旋糖酐铁补充铁元素,应用利可君片预防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给予患儿注射维生素B6、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补充能量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天,每半个月复诊一次
【治疗效果】经过患儿两天的住院治疗,在系统化的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儿没有明显诱因的发热的症状得到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儿由于在6天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间隔发热入院检查,体温最高达到38.3℃,伴随有恶心样动作,偶尔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呼吸困难,无呕吐腹泻。患儿家长跟我说,在患儿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之后,患儿并没有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情况,在这期间不规律口服不详药物,将患儿的体温维持在37.5-37.6℃这一范围内。患儿本人是第三胎,足月剖宫产,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史,也没有流行病接触史,患儿曾经接种过卡介苗+脊灰+百白破三联疫苗+麻腮风。患儿家长觉得奇怪并且难以恢复正常体温,于是到我院就诊。
通过与患儿家属沟通得知患儿在七天前接种麻腮风疫苗,患儿父亲曾患有乙肝病史,患儿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存在缺铁性贫血这一疾病。随后我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等一系列检查项目,发现患儿神志清醒,面色苍黄,存在中度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症状,患儿的发热原因待查,为进行下一步治疗诊断,以“发热原因待查”为由收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儿入院之后,由于患儿没有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排除失血性贫血。由于患儿无黄疸并且尿色正常,暂不支持出现免疫因素导致的贫血疾病。由于患者无肺结核接触史、异物吸入史,不考虑原发性肺结核。通过血常规检查显示铁蛋白减少,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数值,最终判断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我对患儿给予儿科护理常规,I级护理。使用药物头孢唑肟抗感染,喜炎平清抗病毒,氨溴所止咳祛痰,口服右旋糖酐铁补充铁元素,应用利可君片预防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给予患儿注射维生素B6、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补充能量。并计划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对我的诊疗方案进行调整。
图一: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铁蛋白减少,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数值
三、治疗效果
经过患儿两天的住院治疗,在系统化的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儿没有明显诱因的发热的症状得到缓解。我对其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等检查项目,发现患者体温自行降至正常温度,无咳嗽,无呼吸困难,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患儿精神可,呼吸平稳,贫血貌。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等都达到正常范围。建议患儿出院后在院外继续治疗,并继续口服右旋糖酐铁。注意用手卫生、饮食卫生,每半个月到医院进行一次检查。在半个月后,患儿到我院进行复查,患儿家长自述其发热症状得到缓解。我通过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检查项目,发现患者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
四、注意事项
建议患儿在出院后,在院外继续进行治疗。还可以在出院后继续口服右旋糖酐铁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用手卫生,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饮食调理的作用,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比如菠菜、牛肉等,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的发生。患者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患儿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病情的监测,观察病情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五、个人感悟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一般情况下是由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病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往往表现为贫血、缺铁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后,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检查。在治疗过程当中,酌情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加强防范。通过本次治疗,家长了解到日常注意的措施以及发病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贫血痣是贫血引起的吗?
- 2 贫血痣是贫血引起的吗
- 3 如何区分α贫血与β贫血
- 4 贫血是怎么造成的重度贫血的危害
- 5 什么是贫血,贫血应该如何治疗
- 6 贫血要怎么处理
- 7 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 8 贫血是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