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不同!因为心电活动的起源点是右上角的窦房结。正常成年人在休息,窦房结规律地每分钟有60 ̄100次电脉冲。但随着运动,窦房结发电脉冲频率加快。
在心脏充满血液之前,提前收缩,称之为期前收缩或早搏。如果格斗的产生部位在心室的话,就是室性,如果早搏在心室,就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多见,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早搏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如室性早搏常见于心肌梗塞、心肌病患者。但是,早搏在正常心脏发生也很少见。单纯的早搏不能和心脏病等号。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患者,或者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断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发现早搏病的患者应到医院检查,明确有无心脏病。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医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波心动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良性早搏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许多早搏病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在升学、就业、体检中无意识发现。有些患者感到心悸、胸闷、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和心脏偶然有力的搏动,症状和症状的重量与早搏的数量和频发程度不成比例。有些人每天早搏几千次,没有症状,有些人每天早搏几十次,症状很多。同一个人的早搏一天不同时间频率不同,患者症状的重量也经常在同一时间早搏。
程度无关。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也就是说,由于不了解良性早搏的意义,紧张和担心相关的症状。在各种体检的心电图中,发现早搏的结论多为“异常心电图、室性(或房性)早搏”。这个报告书交给患者,医生没有耐心地向患者说明的时候,这些术语可以想象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压力。此外,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对患者精神的打击更大。平时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健康人士在体检中遇到上述情况时,可能会担心、卧床不起、精神上完全崩溃。
没有心脏病的早搏之所以被称为良性,是因为它不会给患者带来突然死亡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预后良好。对于与早搏无直接关系的症状者,无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有症状的人,应具体分析,主要是精神紧张不安引起的症状,应充分消除不安。
不可否认的是,早搏本身可以给一些患者带来症状。例如,症状确实是早搏直接引起的,应该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例如,心得安、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治疗室性早搏、心得安、心律平或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不能使用对器官毒性作用过大的胺碘酮(也称乙胺碘呋虫酮)。口服药即可,无需静脉用药。评价疗效的标准是症状的减轻和消失,而不是早搏的数量和频率的变化。良性早搏患者多,每天接触自己的脉搏,越模糊越紧张。许多医生和患者反复使用费用高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早搏的多少,不正确认识早搏的意义,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
年龄与早搏结合的病因诊断缺乏科学依据,年轻人和孩子的早搏是心肌炎,没有心肌炎的证据时,是“心肌炎后遗症”,老年人的早搏是冠心病。这种猜测性的诊断使许多预后良好的良性早搏患者长期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失去了爱的事业和家庭的幸福,甚至延误了一生。正确认识良性早搏不仅是患者,医务人员也很重要。医生不正确的认识和说明是医源性疾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