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如果乙型肝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不仅会导致肝硬化,还会导致肝癌,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事实上,乙型肝炎发病后是乙型肝炎,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也有这样的机会,但还没有发病。那么,乙型肝炎最适合吃什么药呢?
治疗核苷(酸)类药物
1、核苷(酸)类药物
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抗性HBV核苷类药物有5种,我国已上市4种。
①拉米夫定(lamivudine):每日1次口服100mg拉米夫显抑制拉米夫HBVDNA水平。患有明显肝纤维化和代偿性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3年,可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功能损失HCC发病率。拉米夫定治疗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
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类似安慰剂。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毒耐药性突变的发生率增加(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分别为14%、38%、49%和66%)。
②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慢性乙肝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DNA复制、促进ALT复发,改善肝组织炎性坏死和纤维化。治疗5年时,患者累计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9%,病毒学耐药发生率为20%,临床耐药发生率为11%;轻度肌酐升高3%。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性较低。
③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核苷类药物,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每天初治0片.5mg。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病毒学应答者,继续治疗可以保持较高的持续性HBVDNA恩替卡韦耐药性低,五年耐药性约为1.2%。
④替比夫定(telbivudine):还能有效抑制病毒,其整体疗效和耐药性也优于拉米夫定组。
替比夫定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相似,但3~4级肌酸激酶发生在52周和104周的治疗中(CK)分别为7.5%和12.9%,高于拉米夫定组的3.1%和4.1%。
⑤替诺福韦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替诺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结构相似,但肾毒性小,治疗剂量为每天300mg,耐药性变异尚未发现。本药尚未在中国批准上市。
2.核苷(酸)治疗的相关问题
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检测:①主要有生物化学指标:ALT、AST、胆红素和白蛋白等;②病毒标志物:主要有HBVDNA和HBeAg、抗-HBe;③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血清肌酐和CK等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
定期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指标:①生物化学指标:治疗开始后每月一次,连续三次,随病情改善后每三个月一次;②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HBVDNA和HBeAg、抗-HBe,一般治疗开始后1~3个月检测一次,然后每3~6个月检测一次;③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血清肌酐和CK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