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识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产科相对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生育年龄妇女、老年妇女均可见到。但是,子宫内膜息肉有时常常被忽视,患者及有些医务人员缺乏对该病的充分认识,下面是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识。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向宫腔内突出的卵圆形软组织块。常见的是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单个或多发,灰红色,有光泽,一般体积较小,平均直径在0.5~2cm之间。小的仅有1~2mm直径,大而多发者可充满宫腔。蒂粗细、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子宫颈口外。有的蒂较短,呈弥漫型生长。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坏死,亦可合并感染。常见于29~59岁,多为良性,但有恶变的可能。
为什么会发生子宫内膜息肉?
目后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息肉形成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常常与子宫内膜增生有关。
子宫内膜息肉常见有哪些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如何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有时宫颈口处可看到或触及息肉,子宫体略增大;超声检查提示内膜增厚,回声不均,或者看到息肉样物;作宫腔镜检查或分段诊刮,将取出的组织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其他疾病相鉴别。显微光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组成,表面被覆一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息肉中间形成纤维性纵轴,其内含有血管。
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
应摘除。摘除方法有:①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搔刮整个宫腔,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②宫腔镜下切除:对于多发、尤其较大,刮宫难以清除的,可在宫腔镜下切除,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完成后不等于“万事大吉”了,术后要用孕激素类药物3-6个月,以预防复发,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对40岁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状明显,上述治疗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形成的
- 2 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引起的
- 3 子宫内膜息肉严重吗?
- 4 子宫内膜息肉是如何产生的
- 5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 6 什么叫子宫内膜息肉
- 7 子宫内膜息肉什么引起的
- 8 子宫内膜息肉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