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从花蚊子谈登革热的风险

发布时间:2018-06-0860045次浏览

花蚊子的学名为“白纹伊蚊”,其蚊体中小型、黑色,有银白色斑纹,因此也被称为“花斑蚊”,是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花蚊子吸吮登革热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两周后即能传播本病。

花蚊子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不但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蚊卵将病毒传给后代,通过蚊卵带病毒过冬,使登革热不断发生。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花蚊子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花蚊子和以往的主要蚊种库蚊不同,它们不仅在夜间吸血,还有白天吸血的习惯。它们在叮咬人体时通常一边吸血,一边把自己的唾液注入人体内,登革热病毒也随之注入人的体内。

花蚊子吸血时常不是一次吸饱,而是东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间断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花蚊子不仅可传播登革热,近年来流行的基孔肯雅和引起巴西小头寨卡热的传播都与花蚊子有关。

花蚊子的栖息地也与其他蚊子不同。它们的栖息地常在城市,都属于城市常驻“蚊口”。在城市中,它们有个犄角旮旯就能躲藏,有点坑洼积水就能孳生,室内盆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里,室外的坑洼、树穴、树洞、竹筒和叶腋等积水处,都是花蚊子繁衍孳生的优良环境。所以,要消灭花蚊子,可得花不少功夫

相关推荐

登革热是什么病
登革热是非常重要的蚊媒传染病,主要媒介是由于蚊子叮咬。目前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发病率会比较高一些,在我国的沿海地区也有流行。登革热主要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来,目前登革热病毒有四型,型与型之间没有交叉性保护。登革热病毒感染以后,第一次感染,大部分病人会有发热、骨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表现。但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二次感染以后,往往大部分病人会引起重症病例。二次感染引起重症的登革热病人,风险会比较高。登革热病毒是属于黄病毒属,大家对于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登革热病毒以后,老年人、婴幼儿,还有一些高危人群,会引起重症。因此对于这些人群,要警惕发生重症登革热的风险。重症登革热如果警戒指标,包括持续高热、血小板持续下降,有休克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等。当出现这些症状以后,一定要注意,登革热病人会引起来重症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29

2021-12-30

57790次收听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酸痛、骨骼疼痛。登革热病毒感染以后,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是在1~14天左右,大部分病人在5~9天,也就是一周左右,病人就会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人早期会有发热,有人甚至是38、39度左右,有的人会有明显的高热40度左右。病人会伴有明显的肌肉酸痛,还有骨骼疼痛,包括眼眶痛、腰痛等等这些骨骼、肌肉不适,病人会非常不舒服。甚至有些病人会有皮疹,皮疹为小的出血量的出血点。病人出现发热以后,很快有些病人症状加重,中毒症状,病人会出现头晕的神经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重症的登革热表现。还有一部分病人因为血小板急剧下降,会有出血样表现,比如便血,还有黏膜出血,皮下的瘀点、瘀斑,病人还会有腔道出血。大部分病人在第一次登革热的时候,会明显恢复,但是也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引起重症表现。
语音时长 01:22

2021-12-30

96121次收听

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是一个虫媒传染病,通过人蚊人途径进行传染。登革热病毒要在蚊媒体内进行繁殖以后,然后再叮咬下一个健康的人的时候才会传染。所以登革热的传染是通过这种蚊子的媒介来进行传染,人和人之间的日常的接触不会传染。日常在一起共事,在一起握手等等,在一个屋子里,但是只要没有蚊子的媒介,病人不会互相之间传染,不会通过呼吸道、握手等等这些途径来进行传播,所以人和人之间不用太担心传染性。一定要注意防蚊,也不是每个蚊子都会传染,而是伊蚊才会传染登革热病毒,而没有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也不会传染,所以只有在这种高危地区,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才会有传染性。
语音时长 01:12

2021-12-30

80085次收听

登革热的预防
注意个体保护;在蚊子较多的地方,进行灭蚊处理;登革热病人进行防蚊隔离。登革热大家知道,主要是一个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尤其是埃及伊蚊的叮咬,所以防蚊非常重要。一、要注意个体保护,一定要注意出门以后,如果在蚊虫比较多的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保护暴露的部位,不要被蚊虫、蚊子所叮咬,可以穿着长袖或者长裤,穿着这些长的衣服,防止蚊子进去。而且皮肤暴露的地方,可以给予这些防蚊措施,涂上防蚊液,一定要进行防蚊的措施。二、在蚊子比较多的地方,一定要进行灭蚊处理,比如在有水盆,有水滋养的地方,一定要进行灭蚊处理,不要有小水洼、小水盆,容易让蚊子有生存的环境,还有就是大力开展灭蚊活动。三、对于登革热的病人,一定要进行防蚊隔离,防止作为传染源来进行传播。
语音时长 01:11

2021-12-30

52571次收听

登革热要隔离吗
处于潜伏期和发热阶段的病人,一定要进行防蚊隔离。登革热是蚊媒的传染病,而登革热的病人,尤其是在潜伏期和发热过程中,传染性最强。因为他可能引起没有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会感染,而没有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其实对于人的叮咬,不会传播登革热。而一旦体内有登革热病毒的产生,才会引起人类的传播。所以要对于传染源,对于病人进行隔离,进行防蚊隔离,防止蚊虫叮咬,防止中间媒介蚊子被感染。只有防止蚊子被感染以后,们才会切断的传播途径,才能保护其他没有被感染的人。所以对于登革热病人,处于潜伏期和发热阶段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防蚊隔离,防止没有被感染的蚊子有一定的感染性。
语音时长 01:14

2021-12-30

75345次收听

02:02
登革热的危害
登革热二次感染会出现各系统症状,累及哪个脏器,可能引起哪个脏器的重症表现。对于登革热,大部分轻症病人会很好的恢复,一旦发生重症或者危重症,累及脏器,就可能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登革热病毒感染以后,如果是轻症病人,可能很快恢复。但是登革热的二次感染,重症发生率更高。病人可能出现各系统症状,如果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会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果病人出现肝功能损伤,可能导致肝衰竭等危害发生。重症登革热可能引起心肌酶升高,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甚至暴发性心肌炎。
01:54
登革热需要隔离吗
登革热病人在处于潜伏期和发热阶段,一定进行防蚊隔离,而不是防人。登革热是一个蚊媒传染病,而登革热病人,尤其是在潜伏期和发热过程中,传染性最强。对于没有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以后,不会传播登革热。一旦蚊子体内有登革热病毒的时候,才会引起人类的传播。所以,要对病人进行防蚊隔离,防止蚊虫叮咬的发生,防止蚊子被感染。只有防止蚊子被感染,才能够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保护其他没有被感染的人。
01:47
登革热预防措施
注意个体保护;在蚊子较多的地方,进行灭蚊处理;登革热病人进行防蚊隔离。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尤其是埃及伊蚊的叮咬,来进行传播,所以防蚊非常重要。一、注意个体保护,如果在蚊虫较多的地方,要注意保护暴露部位,不要被蚊子叮咬,可以穿着长袖或长裤。对于皮肤暴露的地方,可以涂防蚊液。二、在蚊子较多的地方,一定要进行灭蚊处理,比如在有水盆的地方,要进行灭蚊处理,注意不要有小水洼、小水盆,要大力开展灭蚊活动。三、对于登革热病人,一定要进行防蚊隔离,避免作为传染源来进行传播。
01:54
登革热怎么治疗
感染登革热后,要对患者进行防蚊隔离。如出现发烧症状,要给予退烧处理。患者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无特效药物。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还要注意禁忌给儿童阿司匹林类药物,否则可引起重症瑞氏综合征,甚至死亡。若患者出现骨骼、肌肉酸痛,可给予镇痛治疗;若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腔道出血,可给予止血,补充凝血因子;若患者有水电解质紊乱,要积极补液、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患者易消化、好吸收的食物。一定要对登革热患者进行密切监测,直到症状好转。
02:11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目前登革热病毒有四型,型与型之间没有交叉性保护。登革热是非常重要的蚊媒传染病,主要媒介是由于蚊子叮咬。目前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发病率会比较高,在我国的沿海地区也有流行。第一次感染登革热病毒以后,大部分病人会有发热、骨关节疼痛等表现,但二次感染往往引起重症。登革热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老年人、婴幼儿以及高危人群可引起重症。重症登革热的警戒指标包括持续高热、血小板下降,有休克、神经系统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后,一定要注意病人引起重症的风险。
登革热与流感有什么区别
登革热与流感有很多的区别,比如发病原因不同,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登革热病毒所引起,会出现、头痛、肌肉关节剧烈疼痛等异常,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两者的病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要进行全面查看。
登革热的预后是怎样的
登革热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预后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可以完全治愈。可以采用一般治疗法,降低体温法,补液法,降低颅内压法以及止血法,都可以达到比较不错的效果。
登革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登革热,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这种疾病的传染性是很强的,并且相关症状也是比较严重的。所以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那登革热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传染源然后,还有埃及伊蚊传染。易感人群被感染。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不良症状,首先是一些发热的不良症状,比如发热以及发烧,通常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可以恢复;其次是皮疹的不良症状,一般需要四天左右才会出现麻疹;再者,会诱发一些出血的不良症状;最后,还有诱发一些呕吐等等不良症状。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的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传染源是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伊蚊(也称“花斑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