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感染乙肝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11-2860413次浏览

新生儿感染了乙肝这种不良症状,首先是一些全身症状的出现,比如食欲不振以及恶心等等;其次是发热,通常会出现1天到3天,甚至一周;再者是一些肠胃道疾病,包括恶心以及腹泻;接着是皮肤红斑以及脾脏肿大等等不良症状。

现实生活之中,有很多新生儿都会因为身体过分柔弱,而父母又属于照顾的原因,诱发了一些不良症状的出现,比如慢性乙型肝炎就是其中的一种,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新生儿患上乙肝的症状吧!
  1、全身症状
  新生儿患有乙肝疾病无黄疸的患者是远比有黄疸患要为多见,不过不容易被发现的。仅有轻度的血清转氨酶增高的亚临床疾病;或是有食欲不振、恶心,低热、不舒服等非肝病特异症状;即使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也会因没有黄疸,也是有可能会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疾病的。
  2、发热
  新生儿乙肝患者在黄疸前期大多是有发热的现象,而少数的小儿则会有高热的情况,大多患者仅持续1-3日,而少数患者则要1周。会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呼吸道的症状。
  3、肠胃道疾病
  新生儿乙肝的症状也有肠胃道的症状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孩子常会有腹泻,与胆汁中胆酸减少、消化功能的减弱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小儿有与肝区无关的腹痛,剧烈者可被误诊为胆道蛔虫症或急性阑尾炎。约有10%的病儿有肝症状的表现,在关节炎处或皮疹是非常多见的。还会有丘疹性肢皮炎,其表现为发热。
  4、皮肤红斑
  新生儿乙肝患者的面部和四肢也会有红斑发生,-丘疹性的皮炎,不痒非复发性;但淋巴结会肿大;肝也会变大。在黄疸期尿色也会加深,这些症状可被细心的家长发现;还会发生巩膜和皮肤的黄染,大都患者的病情是非常轻的。而绝大部分的小儿患者的肝脏是肿大的,其年龄愈小,症状就愈明显。
  5、脾脏肿大
  小儿患者的脾脏也常会有肿大的现象。有些小儿会发生颜面毛细血管的扩张、蜘蛛痣和肝掌,因小儿肝脏的解毒灭活功能是非常低下,这些表现是不以能说明病情的慢性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恤的显着增高。

相关推荐

新生儿日常护理怎么预防感染
感染控制。为了预防新生儿感染,请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免与感冒、腹泻患者接触,接触新生儿前需洗手。装奶的用具以及橡胶奶嘴,每天要开水清洗或者煮沸,吃剩的奶不要再给新生儿吃,不要用手抓摸奶嘴。脐带脱落前,避免肚脐长时间沾水,沐浴结束后擦干肚脐水分。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可用酒精或碘伏来进行消毒。脐带通常5-14天后脱落,不同婴儿脱落时候会有差异。脐带脱落后,会流出少量黄色分泌物或血液,在完全干燥前,可用同样方法进行消毒。
语音时长 00:46

2022-10-27

62070次收听

01:41
怎样观察新生儿大便情况
每个婴儿的大便颜色及浓度,排便次数都不同,新生儿的大便颜色每天都有变化。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通常是黄色或金黄色的稀便,人工喂养的婴儿,大便通常是黄褐色。另外与婴儿的喂奶种类无关,因肠胃功能都不成熟,偶尔大便颜色会发绿。稀便不一定是腹泻,但经常的草绿色稀便,则可能是腹泻症状,需要进行检查。为了大便浑身发力、大喊、面部发红,是婴儿的正常行动,不必担心。若排出小卵石般的硬便时,不要随意灌肠或使用栓剂,应及时去儿科向医生咨询。此外当新生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加,水样便、蛋花样便、泡沫多,或者血便、大便发黑、大便发白,属于异常现象,都需要及时就医。
婴儿什么时候长牙
出生后4~10个月,婴儿开始长乳牙。出生后4~10个月,婴儿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有的婴儿出牙稍晚,临床上,1岁左右才出第一个乳牙,仍可以认为属于生理范围。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多数孩子于3岁前出齐。出牙为生理现象,出牙时个别婴儿可有低热,唾液增多、发生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健康的牙齿生长与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食物的咀嚼有利于牙齿生长。可给婴儿一些稍硬的饼干、烤面包片或馒头片等食物咀嚼,使其感到舒适。乳牙萌出后,每晚用指套牙刷或软布清洁乳牙。婴儿不宜含着奶嘴入睡,以免发生“奶瓶龋病”。如果1周岁后仍未萌牙,则应查找原因。首先,应摄X线片检查是否为先天性牙齿缺失;其次,考虑有无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极度营养缺乏等影响牙齿发育。
语音时长 01:38

2022-08-01

14434次收听

新生儿睡觉打嗝是否正常
新生儿打嗝属于正常情况。因为婴幼儿胃部发育不完善,食管比较短,喂养不当会出现打嗝以及吐奶。家长要注意喂养的次数和量,喂奶量不要太多,次数不要过于频繁,不要让婴儿过饱。还要注意喂养的方式,喂奶时不要堵住孩子的鼻部,如果孩子用嘴呼吸把空气吸入进胃部,喂完竖着抱孩子10-15分钟左右,轻拍孩子后背部,促进奶汁流入胃部,排出空气。
语音时长 01:03

2021-12-30

67817次收听

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宝宝流口水要用干净的手帕给宝宝擦干净,要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情况,以免引起脖子和嘴巴下面长湿疹的问题。宝宝在小的时候流口水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年龄大些之后,流口水的问题会自动改善。宝宝如果平时不流口水,忽然一段时间流口水比较严重,可能就是口腔炎,口腔炎就是口腔里面存在有疱疹和溃疡疼痛的时候就会导致流口水的问题,可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有的宝宝口肌松弛也会出现流口水的问题,口肌松弛的宝宝同时伴随着有大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需要到儿童康复科进行诊治。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28

85215次收听

宝宝放屁好吗
宝宝放屁好不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如果放屁的时候并不伴随其他的不适症状,这种情况是比较好的,并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影响。如果宝宝放屁的时候伴随不舒服的症状,这种情况并不好。
02:40
新生儿大便有奶瓣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大便有奶瓣首先要看奶瓣大小。奶瓣特别细碎那可先观察;奶瓣较大考虑是消化不良问题。首先看新生儿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母乳喂养要注意妈妈饮食,尽量不吃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吃得清淡些。人工喂养要注意适当减少奶量,可减轻消化道负担,帮助其功能恢复正常。第二要注意是否为新生儿腹部着凉,腹部着凉会影响消化功能,从而导致大便有奶瓣,如出现较大奶瓣要给孩子腹部保暖。同时,喂母乳的妈妈要注意饮食调节。如这些方法不能解决,可以给新生儿吃助消化的益生菌类药物,如等。
新生儿放屁臭不拉屎怎么回事
新生儿为什么有明显的臭屁,但是却始终不拉屎,这可能是因为便秘所造成,不过便秘也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先天性肠道畸形所引起,就应该选择手术治疗,除此之外,这和妈妈摄入比较多的蛋白质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应该积极的应对。
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严重吗
血液被细菌感染肯定是很严重的情况,如果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就需要更加注意,如果合并黄疸就有可能是败血症,但是每一个人情况不同,要做好详细检查才能明确原因,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有可能是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要做好血培养检查。
02:21
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打嗝时要注意做好腹部保暖措施,也可以喝一点温开水,能让打嗝停止。打嗝是膈肌痉挛的表现,而膈肌痉挛是膈神经的作用受到了刺激形成的。新生儿的膈神经发育还不健全,容易受到刺激,如吸入冷空气、肚子受凉、过饱等,都会引起打嗝,所以要注意避开这些因素。新生儿出现打嗝现象不要紧张,其不是严重的问题。首先要做好腹部保暖,同时让孩子喝一点温热的开水,打嗝往往会停止。一般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的反射会越来越弱,打嗝的情况会逐渐减轻。
婴儿屁股沟红怎么办
婴儿屁股沟红时,首先要注意让宝宝局部皮肤保持干爽,及时更换尿布,及时清洗小屁股等,做好护理工作;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时,还可以应用蒙脱石散剂、跌打万花油、西瓜霜等药物敷贴,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促使红屁股尽快缓解。
新生儿疾病有哪些
新生儿的疾病其实有着很多不同的表现,要说大部分的新生儿都会出现的也就是感冒腹泻,又或者是湿疹等等,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哭闹表现,或许是因为鹅口疮所造成,另外如果摄入的铁元素并不多也会引起贫血的现象,所以都应该引起重视。
01:30
宝宝晒完太阳可以洗澡吗
宝宝晒完太阳可以洗澡。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需要经过太阳的照射后才能活化,对钙的吸收才会达到调节的作用。很多家长认为宝宝晒完太阳之后不能洗澡,怕维生素D流失。其实维生素D调节钙吸收过程是在体内,并不在体表。所以宝宝晒过太阳之后可以正常洗澡。但是要注意,如果宝宝在大汗淋漓的时候洗澡,要注意凉热、注意保暖,不要引起孩子生病即可。家长不要纠结晒过太阳之后洗澡,就会引起钙的流失、或者维生素D的流失,这是不可能的情况,是误区。
复方甘草片小孩可以吃吗
新生儿或者是婴幼儿不太适合应用甘草片,特别是复方甘草片里其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对孩子可能会造成特殊的副作用。所以建议婴幼儿还是最好服用儿童专用的止咳治剂来改善咳嗽症状。复方甘草片是比较常用的改善呼吸道症状,特别是咳嗽、咳痰等症状的一种复方制剂。复方甘草片含有多种的中药成分,具有成人的止咳、化痰等改善呼吸道的症状的药理作用。
语音时长 01:05

2019-04-26

62853次收听

01:31
营养不良的症状
主要症状可以分为消瘦性和水肿型,具体症状表现如下:一、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有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是消瘦型的常见症状。二、由蛋白质严重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是水肿型的常见症状。营养不良是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