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尿毒症需要怎么检查

发布时间:2020-12-1028293次浏览

尿毒症需要怎么检查

尿毒症需要怎么检查1.血常规检查    尿毒症时,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下,多数仅有40~60g/L,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当患者合并慢性失血、营养不良时,也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改变较少,酸中毒和感染时可使白细胞数增高血小板数偏低或正常,但功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常加快。


  2.尿常规检查    尿毒症病人的尿改变,随原发病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多数晨尿在450mOsm/kg以下,比重较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不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②尿量减少,多在1000ml/天以下,到晚期肌酐清除率降至1.0~2.0ml/秒以下时,则可无尿。③尿蛋白为+~+++,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毁坏,尿蛋白反而减少。④尿沉渣检查可有为数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如能发现粗而短、均质性、边缘有裂口的蜡样管型,对诊断有意义。

  3.肾功能检查    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肌酐清除率虽下降,但血肌酐不升高;在氮质血症期,血肌酐虽已升高,但病人无尿毒症临床症状,亦无代谢性酸中毒;在尿毒症期,当肾肌酐清除率<25ml/min时,血肌酐会明显升高,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4.血生化检查    血浆蛋白降低,总蛋白量常在60g/L以下,其中白蛋白的减少常较明显,多低于30g/L。血钙偏低,常在2mmol/L左右,血磷多高于1.7mmol/L。血钾、血钠随病情而定。

  5.其他检查

  (1)X线检查:尿毒症病人可作腹部X线平片检查,目的是观察肾脏的大小和形态,有无泌尿系统内结石。腹部侧位片可显示有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因肾脏排泄造影剂的功能差,注射造影剂后多不显影,故一般不宜作造影检查。

  (2)放射性核素肾图、肾扫描检查,对了解两侧肾脏的大小、血流量、分泌和排泄功能,均有帮助。

  (3)肾超声、CT,对确定肾的位置、大小、厚度以及肾盂有无积液、结石、肿瘤有帮助。通常情况下,尿毒症患者双肾萎缩,皮质变薄。但糖尿病、狼疮、血管炎等继发性病因导致的尿毒症患者双肾可以无明显缩小,但B超下皮质回声增强。

  肾脏超声检查,具有经济、方便、无创、快捷等优点,能判断肾脏的大小、皮质回声等,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推荐

尿毒症严重吗
尿毒症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主要取决于残余肾功能还有患者耐受性。到了尿毒症的阶段的患者,往往还是会有很多不适的症状。比如由于体内毒素水平积聚,患者会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会出现纳差、食欲减退,甚至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合并有肾性贫血的患者,随着贫血加重,会逐渐出现疲乏、乏力、活动耐量减退的表现。当然尿毒症还会有其并发症,比如说合并肾性骨病的患者会有明显的肌肉力量的减弱,或者是关节疼、骨疼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38

2021-12-30

88913次收听

尿毒症能吃辣椒吗
辣椒主要是对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尿毒症的患者如果有消化系统的问题,吃辣椒这类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同时除了辣椒以外,生活中可能还会接触很多带辣味的调味料,含辣味的调味品里面含磷比较高,而尿毒症的患者由于排出磷的障碍,进食这类调味品会引起高磷血症。所以尿毒症的患者可以吃辣椒,但是还是要避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以及避免吃含磷高的辣味的调味料。
语音时长 01:41

2021-12-30

80691次收听

尿毒症传染吗
尿毒症是由各种各样的肾脏疾病发展而来,通常来说不是一个传染性的疾病,只是肾功能状态的表示,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毫升每分钟的时候,就可以诊断尿毒症。有一些肾小球疾病可能是由于某些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比如说乙肝,患者会发生乙肝相关性肾炎,这一部分病人如果蛋白尿控制不好的话,最终有可能会发生尿毒症,乙肝是个感染相关的疾病,但尿毒症不可以传染。
语音时长 01:24

2021-12-30

90313次收听

02:06
尿毒症会大量出汗吗
尿毒症的患者通常来说不会大量出汗。但是因为尿毒症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有一些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紊乱的话,可能会在某种情况下大量出汗。但是大量出汗症状不是一个特异性的病变,也不能说大量出汗就一定是尿毒症引起的,所以患者如果要是有异常的出汗的症状,还是需要到医院去做一个系统的检查,来明确到底是哪方面发生问题。
01:49
肾萎缩是尿毒症吗
肾萎缩和尿毒症不能直接画等号。肾萎缩的原因很多,多种慢性肾脏疾病造成了肾脏的实质的损害可以引起肾萎缩,比方说高血压导致了肾脏的动脉的硬化和肾积水都会导致肾萎缩。尿毒症是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了肾脏的损害,最终导致了肾脏毒素排泄的异常、血肌酐增高、尿素酸增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肾萎缩不等于尿毒症,但是肾萎缩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双肾萎缩的人群,都会出现肾功能的异常,出现慢性肾衰竭,向尿毒症的方向发展。
尿毒症患者可以同房吗
尿毒症患者一般是可以进行正常性生活的,但是不能过度要适度。尿毒症是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虽然肾功能大部分丧失,但仍然可能保有性功能的,这种情况下可以过性生活。不过尿毒症的患者在过性生活前,需要将血压控制良好,同时没有明显的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脑血管疾病等情况是可以同房的,但是需要适度。如果患者病情处于急性期或者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情况,同时已经行透析治疗或者肾移植,而且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尽量少过性生活或禁止性生活。因此,虽然尿毒症可以过性生活,但是要适度。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11

91137次收听

尿毒症的早期症状
尿毒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那么早期尿毒症的症状有多少朋友了解,如果对此不了解,很容易在尿毒症出现了之后,无法及时的发现病情,导致病情隐藏在身体之中越来越严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尿毒症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尿毒症药物有用吗
一般来说患上了尿毒症以后在早期的时候痛苦还稍微小一点,但是到了后期的时候还是不能够做手术治疗的话患者就会非常的痛苦的,尿毒症这样的疾病在近些年来发病率在逐渐的提高,一旦出现了尿毒症疾病并不太好治疗,所以在出现尿毒
尿毒症适合哪些运动
尿毒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伤害,这种疾病的患者都总是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这样长时间下去就会对身体不好,那么尿毒症患者需要进行怎样的护理呢?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些适宜的慢运动。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对尿毒症的护理之慢动作的介绍吧。
怎样避免患尿毒症
怎样避免患尿毒症呢,尿毒症属于肾内科的一种疾病,对人的生活和健康影响极大,会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严重的会危机生命,这一疾病的危害很大,那么如何预防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预防尿毒症的措施。
诱发尿毒症因素有哪些
诱发尿毒症因素有哪些呢,尿毒症是一些肾病发展到后期的严重表现,那么一般情况下诱发尿毒症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这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诱发尿毒症的因素。
02:24
尿毒症的原因
尿毒症的原因,最常见还是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囊性肾病以及其他的药物性肾损害。GRF在15毫升每分钟以下称为尿毒症。第一,就是糖尿病肾病。也就是糖尿病出现发展到最后出了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第二,就是这个肾小球疾病。比较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第三,就是高血压肾损害。最终的高血压发展到这个尿毒症,已经占到了国内的第三位。还有囊性肾病如多囊肾,多囊肾的患者发生了终末期肾病的也不少见。有药物损害导致肾小球疾病发展到尿毒症也不少见。
尿毒症透析能活多长时间
尿毒症患者通过透析治疗后,生存的时间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是我国目前透析之后,最长的患者存活已经达到30年,国外透析患者有达到40年或50年。因为现在透析技术非常的发达,实际上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差别不是很大。尿毒症患者透析后生存时间方面,现在主要就是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可能会有影响,包括透析比较晚的患者,对于并发症的防治不是很关注。所以,尿毒症病人透析后最致命的不是尿毒症本身,而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所以,透析病人的存活时间,目前基本是10年左右没问题,最长的可以达到20年、30年左右。
语音时长 01:20

2019-07-16

66803次收听

02:47
血浆置换治疗肾脏病效果好吗
血浆置换治疗肾脏疾病效果好不好,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血浆置换的治疗不像药物治疗具有强制性,它有规范化的应用,在药物不能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血浆置换方法。有些肾脏病应用血浆置换比较明确,效果好。以下几个病可以用:一、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如果病人在咳血,就叫Good-Pasture综合征。二、ANCA相关性的小血管炎。肺里咳血必须要用血浆置换,快速的把这种致病物质清除以后,让病人缓解症状,效果非常好。三、狼疮。狼疮是免疫系统的病,血浆置换是一个快速清除这些致病物质的方法,如果狼疮病人有感染,不能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血浆置换的方法,快速清除致病物质,防止或者延缓疾病的进展。另外,激素治疗效果也不好。四、抗磷脂抗体型的狼疮是要用血浆置换,而且效果非常好。
02:15
什么是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是透析病人的一个急性并发症,发生在新导入透析患者,具体分析如下:如果是常规透析的老病人,不容易发生失衡综合征,如果新发现的尿毒症病人来做透析,这时候容易发生失衡综合征。发生失衡综合征的原因是患者的毒素太高,血里面的毒素下降过快,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脑子里的毒素不会下降那么快,患者就会发生脑水肿的症状。失衡综合征,一般发生在新透析的病人身上,老病人身上一般出现问题后不考虑是失衡综合征。